中文名
黑頭魚
另壹個名字
黑鱸、黑頭、黑鱈魚、鯧魚
營養價值
食用方法
形態特征
黑頭魚嘴尖,下頜長於上頜,兩顎、犁骨、腭骨均有細齒帶,上頜外側有壹條黑白相間的條紋。黑頭魚為胎生,繁殖期為春末夏初。它是壹種暖水底層魚,經常棲息在近海巖石區。
地理分布
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中國主要分布在黃海、渤海、東海和南海。
黑頭魚
深度分布:深海底棲生物。
種類
全世界有95種,隸屬於17屬,而臺灣省有2屬3種。這壹科的特點是頭部和身體的顏色不同,比較常見的種類是黑頭黑頭魚,俗稱油魚。
營養價值
黑頭魚含有豐富的蛋白質、18種氨基酸,還含有人體必需的鈣、磷、鐵和維生素,非常適合身體虛弱、營養不良、貧血的人食用。[1]
食用方法
清蒸黑頭魚
材料:黑頭魚600克;料酒10g;洋蔥15g;生姜10g;花生油10g;清蒸魚和醬油8克。
1,黑頭魚鱗,內臟洗凈;
2.在魚的兩邊各放壹把刀;
3.將魚放入盤中,加入少許姜片、蔥段、料酒入蒸鍋;
4.大火蒸10分鐘;
5.取出蒸好的魚倒出盤中的湯,撒上蔥姜絲。
6.倒入壹勺熱油;
7.然後淋上蒸魚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