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0-1842鴉片戰爭是封建中國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國的轉折點。
20世紀70年代,英國開始向中國大量進口鴉片。19世紀,鴉片進口量逐年增加。英國資產階級為了抵消英中貿易順差的現象,大力發展毒害中國人民的鴉片貿易,以打開中國市場。
因此,清政府決定禁止鴉片進口,並開始禁煙。虎門1840銷毀鴉片促使英國侵略者發動了封建社會的侵華戰爭。
擴展數據:
鴉片戰爭是中國對西方資本主義列強的1戰爭。英國人以較少的兵力和較少的代價打敗了中國。究其原因,不僅是敵人的武器客觀上占有優勢,戰略戰術運用得當,可以將大部分兵力集中在沿海城市,占據經濟命脈。在戰鬥中,正面進攻往往結合側翼,也是主觀上認為清政府腐敗無能。
政治腐敗中國的封建社會制度在19的30年代更加腐朽。不僅經濟停滯,非常落後,削弱了贏得戰爭的經濟基礎,而且整個統治集團彌漫著享樂主義和腐敗。
政治反應和腐敗帶來了軍隊的無能和腐敗。中國遼闊的海岸線長期被忽視,毫無防禦。以八旗綠營為主力的清軍,長期養尊處優,訓練懶散,士氣渙散,紀律渙散;將軍素質低,軍事思想保守落後,不能組織指揮戰爭。
這樣壹個反動腐朽的政府是不可能贏得反侵略戰爭的。
百度百科-第壹次鴉片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