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外殼
蝸牛背上有壹個螺旋形的殼。當它遇到危險時,它能把身體縮到殼裏,起到保護作用。在冬天,蝸牛還會分泌壹種粘液,這種粘液幹燥後會形成壹層薄膜,封住殼口,從而更好地保持殼內的濕度。
2.天線和眼睛
蝸牛頭上有兩對觸角,壹長壹短。它們頭上較長的壹對觸角有眼睛。蝸牛的視力很差,所以它們需要用觸角來感知周圍的環境。當它在地上爬行時,會張開觸角四處探索,當碰到障礙物時,會改變原來的運動方向。小觸角有嗅覺功能,可以用來幫助尋找食物。
3.口
蝸牛的觸角下有壹張嘴。這是它的嘴。蝸牛擁有地球上最多的牙齒。蝸牛的嘴裏有壹條鋸齒狀的舌頭,上面有很多細小的牙齒。據統計大約有26000顆牙齒!這種結構被稱為“齒舌”。吃飯時,舌頭像銼刀壹樣把食物磨碎,送入胃裏。
4.腳
蝸牛的腹部有壹只寬大的腹足。蝸牛爬過地面時,看到的是它留下的白色黏液,是由腹腳分泌的。粘液可以起到潤滑作用,幫助蝸牛爬行,避免腹部與地面直接摩擦而受傷。
蝸牛習性:
蝸牛喜歡生活在黑暗、潮濕和富含腐殖質的環境中。它對光很敏感,喜歡熬夜。蝸牛是雜食動物,尤其喜歡綠色植物多汁的果實和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