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的震骨,即豬的聽骨,俗稱“豬震”或“震骨”。左右耳大小壹厘米見方,不規則。豬身上的這兩塊聽小骨有著奇特的自然形狀,翻過來看起來像壹張臉,折過來看起來像壹個水龍頭。
豬驚骨因其造型獨特,全國各地都有佩戴的習俗。常系紅繩,戴在手上或腳上。從豬頭中取出後,只有壹角硬幣大小,然後反復打磨去除棱角,打磨消毒,消毒後可以直接佩戴。消毒時,可用75%酒精浸泡半小時以上。沒有酒精,也可以用高度酒精的白酒。
豬骨的常見部位
1,排骨:豬的肋骨,上面有肉,用來煮肉、骨頭和刨花。
2、背骨:豬背上的骨頭,兩邊也連著肉,可以用來做肉末骨頭。
3、前腿脛骨:豬前腿的長骨,上下兩端較粗,中間較細,可以用來做豆和肉。
4、後腿脛骨:豬後腿的長骨比前腿脛骨略粗,肉多,用來做脆皮排骨、烤排骨。
5、豬尾骨:豬尾部的骨頭,中間有髓核,周圍有肉,主要用於香菇燉排骨。
6、豬腳骨:四肢末端有蹄、趾骨,周圍有肉,主要為豬腳、炒豬肉等。
7.豬頭骨:豬頭的骨頭,包括上下頜骨和額骨,用於制作豬腦花和紅燒骷髏頭。
8、豬脊柱:豬體中軸骨、頸椎骨、胸椎骨、腰椎骨、骶骨、尾骨等。,可以紅燒脊骨。
9、豬臀骨:兩塊腫起的骨頭,中間有髓核和少量的肉,可燉或紅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