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古代會在冬至這壹天舉行賀冬儀式,發展到現代,演變成了冬至過節。
由於陰歷陽歷的差距,在中國的冬至季節,壹般都在每年的12月21日~23日左右。冬至的這壹天夜晚十分的長,在漢武帝時期,24節氣被用來指導農事的歷法,主要采用的是平均時間法來劃分節氣。這樣壹來冬至和下壹個冬至之間的日期就被稱為了中氣,中氣之間再進行劃分,也就成為了24節氣,冬至只是其中壹個,是我們中華民族特有的壹個節日。
古代人們認為冬至這天是陰陽二氣的自然轉化,所有人都要舉行賀冬儀式,唐宋時期在東至,還需要祭天祭祖。
冬至的民間習俗:
冬至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在中國南方地區,有冬至祭祖、宴飲的習俗。在中國北方地區,每年冬至日有吃餃子的習俗。冬至最大的壹個習俗,就是壹家人和和美美的團員在壹起吃餃子。每年農歷冬至的這天,不論貧窮還是富貴,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
這種流傳至今的習俗,是因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藥留下的。冬至吃餃子,是不忘“醫聖”張仲景“祛寒嬌耳湯”的恩情。至今南陽仍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謠。其他地方還有冬至吃混沌、祭祖祭神、吃年糕、喝羊肉湯等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