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縣蘿蔔又名“綠蘿”或“高足蘿蔔”,既是威縣的名優土特產,也是山東省名優蘿蔔的優良品種。
它可以作為蔬菜或生食。烹飪可炒、拌、燉、腌,是秋冬春的主要蔬菜之壹。當地人喜歡吃生食,家裏的遊客經常用香煙、茶和蘿蔔招待。經常食用有化痰、清熱解毒、健脾理氣、助消化的作用。當地有句話叫“吃蘿蔔喝茶不用找醫生吃藥”。威縣蘿蔔含有大量維生素,確實有保健作用。
魏縣蘿蔔已有300多年的栽培歷史。經過菜農和科技人員的長期培育,形成了大營、小營、迎兒三個品系。三個品系的特征基本相似,葉片均為花葉型,每片葉片有8-10對裂葉,葉片深綠色。肉質根均為圓柱形,地上部分占總長度的四分之三,為青綠色,地下部分占四分之壹,為白色。大纓蘿蔔生長勢強,肉白而綠,口感疏松,微辣,適合熟食和腌制。小纓蘿蔔長勢弱,皮色深綠,皮薄脆,味道香甜,品質好,適合生吃。二纓蘿蔔介於大纓和小纓之間,肉質致密,青、脆、甜、多汁,像水果壹樣生吃,所以又叫水果蘿蔔。威縣蘿蔔原產於威縣城郊,但以北宮地最佳,故又稱龔蓓蘿蔔,北宮地屬北關,又稱北關蘿蔔。遠銷香港、東南亞國家和國內各大城市,在國內外享有很高的聲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