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霜節氣的由來和初霜的由來。
初霜節氣的由來
每年公歷10年10月23日左右,太陽到達經度210度時,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初霜。初霜是秋季的最後壹個節氣,是秋季向冬季過渡的節氣。秋天地面散熱很多,溫度突然降到0度以下。空氣中的水汽直接凝結在地面或植物上形成細密的冰針,有的成為六角形的霜花,呈白色,結構疏松。
“初霜”是指天氣漸冷,露水凝結成霜。在中國古代,初霜分為三個時期,壹是豺狼祭祀動物,二是黃色植被,三是蟄蟲。豺狼開始捕捉獵物,祭牲上天報恩,為祭祀秋金之意鋪路。大地上的樹葉枯萎掉落,蟄人的昆蟲都在洞裏耷拉著腦袋,進入冬眠。
《初霜》中的民俗
在中國的壹些地方,紅柿子應該在第壹個霜凍季節吃。在當地人看來,既能禦寒保暖,又能補益筋骨。這是很好的初霜食品。泉州老人說初霜吃柿子:初霜吃柿子丁,鼻涕不會流。在壹些地方,對這壹習俗的解釋是:第壹霜會在這壹天吃毽子,否則整個冬天他的嘴唇都會開裂。這個時候,住在農村的人會爬上高高的柿子樹,摘壹些又亮又甜的柿子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