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0 11孫中山、黃興、趙聲等革命黨人在馬來半島檳城召開避難會議,決定再次在廣州發動武裝起義,以黃興為總司令,並將起義指揮部設在粵華路應曉東5號。
1911 4月27日下午5時30分,黃興率130余敢死隊到達兩廣總督署,發動了中國同盟會第10次武裝起義。
敢死隊闖進了巡撫府,巡撫張逃走了。起義軍燒毀巡撫公署後,在東元門外與海軍提督李準派出的北洋軍展開肉搏。起義軍浴血奮戰,可惜因寡不敵眾而失敗。
擴展數據
黃興率隊到雙門第後,與溫帶指揮的計劃進攻水師的巡邏營會合。暖男為了方便進城,沒有系白圍巾,方勝東看到沒有標記,便開槍,暖男應聲倒地。對方立即鳴槍還擊,方勝東死亡。戰爭結束,只剩下黃興,只為避開壹家小店,改裝出城。4月30日返回香港。
廣州起義的先鋒部隊原計劃800人,但實際參加與黃興戰鬥的只有100人。由於其他三路沒有發動,廣州部分革命黨人未能參加起義;因為香港的300多名先驅行色匆匆,沒來得及趕到廣州。
起義失敗後,廣州城內布滿烈士遺骸。革命家潘大偉與市內各善堂交涉,72具烈士遺骸被收殮,安葬在善堂提供的紅色花崗巖中。後來改名為黃花崗,這就是黃花崗七十二烈士的來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