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指堅持作惡,死不悔改。怙:堅持。悛(quān):悔改。
拼音:hù è bù quān
出處:春秋時期左丘明《左傳·隱公六年》:“長惡不悛,從自及也雖欲救之,其將能乎?”。
譯文:壹直在做惡事,不聽悔改,自己和其他的朋友雖然想救他,但其實又能有什麽辦法呢?
例句:梁山旁邊的壞人,怙惡不悛,著實該有個俠士去教訓壹番了。
近義詞:執迷不悟、罪大惡極、惡性難改、文過飾非、死不悔改、罪不容誅、怙惡不改、固執己見
反義詞:回頭是岸、翻然悔悟、從善如流、聞過則喜、悔過自新、洗心革面、改邪歸正、痛改前非、改過自新
擴展資料:
相關詞語:
1、近義詞——執迷不悟?[ zhí mí bù wù ]
意思:堅持錯誤而不覺悟。
出處:唐·姚思廉《梁書·武帝紀》:“若執迷不悟,距逆王師,大軍壹臨,刑茲罔郝。”
譯文:要是堅持錯誤而不覺悟,遠離大王的軍隊,到時候大軍壹到,妳必定逃不過刑罰。
2、近義詞——固執己見?[ gù zhí jǐ jiàn ]
意思:頑固堅持自己的意見,不肯改變。
出處:《宋史·陳宓傳》:“固執己見,動失人心。”
譯文:頑固堅持自己的意見,不肯改變,就會失去人心的支持。
百度百科-怙惡不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