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豚毒素及其衍生物,如脫水河豚毒素、河豚毒素、4-表河豚毒素和6-表河豚毒素,是常見的河豚毒素毒性物質。河豚毒素是壹種氨基過氧化氫喹唑啉,分子量小(CHN?o?),非蛋白神經毒素,微溶於水,易溶於稀醋酸溶液,對熱穩定,不被煮沸、鹽漬、日曬破壞。其毒性比劇毒氰化鈉強1000倍,致死劑量約為7微克/千克。河豚毒素是壹種典型的鈉通道阻斷劑,能阻斷鈉通道,引起神經和肌肉的麻痹。河豚毒素衍生物的毒性相對小於河豚毒素。
河豚毒素及其衍生物主要存在於河豚魚的睪丸、卵巢、卵、肝、腸等臟器和血液中。壹些河豚的肌肉也有毒,比如雙斑圓豚;黑東方海豚的腎臟是劇毒的。河豚毒素食用後,容易從胃腸道吸收,並迅速以原形從腎臟排出。壹般河豚含河豚毒素,在食用後0.5 ~ 3小時內會迅速發育;可出現上腹部不適、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甚至便血等胃腸道癥狀,然後可出現唇、舌尖、四肢等神經麻痹癥狀,甚至全身麻木、四肢無力、眼瞼下垂、* *共濟失調、癱瘓、腱反射消失、呼吸困難。目前河豚毒素中毒後沒有特效解毒劑,壹般以排毒、治標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