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減脂餐食譜 - 關於端午節的典故

關於端午節的典故

壹、典故1:紀念屈原

關於屈原的記載最早見於《史記·屈原賈生列傳》。據聞壹多考證,南朝吳亮君所著《齊和續》壹書中首次將屈原與端午節聯系在壹起。

公元前278年,秦國的將軍率領他的軍隊南下,征服了楚國的首都。屈原在農歷五月初五投汨羅江自盡。在此之前,他被楚王逐出政治中心,流放到江南。

楚國人在汨羅江上漂流竹筏,到處尋找屈原的下落,卻形成了賽龍舟的習俗。此外,為了防止河裏的魚和螃蟹吃屈原的屍體,人們把大量的糯米食物扔進河裏,這被認為是粽子的來源。

二、典故二:紀念伍子胥。

伍子胥,楚國人,為了不被滅口,只身逃到了吳國。後來他和孫武為吳國效力,差點把楚國給滅了,把楚平王的屍體挖出來鞭打。在吳王闔閭之後,夫差登基。吳越爭霸,吳軍打敗越國,越王勾踐求和。伍子胥提出“雞犬不留”,但夫差贊成講和。隨後,越國賄賂奸臣陷害伍子胥,夫差聽信讒言,判了他死刑。

伍子胥臨死前告訴人們,他死後要把自己的眼睛挖出來掛在國都東門上,要看著越軍滅吳。夫差大怒,於五月初五將伍子胥的屍體裝在皮包裏,扔到河裏。後人懷念伍子胥,於是開始泛舟,拋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