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之前,我們壹直以為芝麻糊的讀音是“胡”,因為我們從小喝這種芝麻糊的時候,家裏人都給我們發“胡”的信息,但是在壹次高中語文課上,我們才知道,這個字和芝麻組成“芝麻糊”這個詞組的時候,就是“胡”。
更重要的是,這個短語仍然是中國高考的重點詞匯。
在四川話裏,人們把這個字讀成“四聲遁”,而在我的記憶裏,這個字我讀錯了將近十年!也是因為這個詞,在高考語文考點,我意外的發現原來是讀“tun”。
“絕”字表現了我們中國大多數人能讀能懂壹半的特點。第壹次看到這個詞,源於我大學室友的名字。我以為只有我壹個人不知道。
但是我發現大學老師每次上課點名,從大壹到大三,每次換老師都習慣性地發“四聲玉”,其實這個字讀起來是“二聲居”,是壹個“王”和壹個“玉”的組合。壹個看似簡單的詞,對很多人(老師)來說很難。
“氣”這個字也來源於壹個人的名字,而且從學生時代開始,大部分第壹次叫他名字的人都把它念成“四聲趙”,因為他們還習慣於認半個字,而實際上這個字的讀音是“二聲姚”。
這是壹個典型的多音字,但是用在名字裏的時候,讀音只有“麽”。
有很多人很容易讀錯的單詞,我就不壹壹列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