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料:鮑魚。
輔料:姜、蒜、鹽、胡椒粉、油、蔥花。
1,凍鮑魚,解凍,洗凈裝盤。
2、換刀,鍋中放入蒸鍋和適量的水,燒開後將盤子放入鍋蓋。
3、蒸五分鐘,關火取出裝盤片刻,再將油鍋燒熱,放少許鹽入姜蒜炒香。
4、立即將熱油姜蒜澆在鮑魚上,最後撒壹點胡椒粉和蔥花即可食用。
形態特征
鮑魚的大小從10厘米到30厘米紅鮑魚不等。它們的身體覆蓋著厚厚的鈣質外殼。鮑魚的外殼極其堅固,由微型碳酸鈣磚像磚塊壹樣堆疊而成,是瓷磚層間的壹種粘性蛋白質物質。當鮑魚的殼受到撞擊時,瓷磚會滑動而不是破裂,蛋白質會伸展以吸收撞擊的能量。
鮑魚的殼低,左側寬耳狀,螺旋部分很小,螺層大,幾乎占了殼的全部。蝸牛的單壁殼是堅硬的,殼的形狀是右旋的。在鮑魚的外殼上,有壹系列從外殼頂部到腹部表面逐漸增加的螺旋突起。這些突起中的壹部分穿入螺旋層末端附近的孔中,孔的數量因類型不同而不同。我國北方分布著4-5條皺紋盤鮑,南方分布著7-9條雜色鮑。
中國古代將鮑魚命名為“九孔螺”,就是源於這個特點。外殼是凸的,圓形到橢圓形,可以是高度拱形或非常平坦。大多數物種的殼是耳狀的,頂端小而平,有兩到三條螺紋。最後壹種蝸牛殼,稱為體螺,呈耳狀,意思是殼長得像耳朵,所以俗稱“耳殼”。鮑魚沒有蓋子,殼的孔很寬,呈珍珠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