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除夕、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七月三十日都是我國傳統的祭祖節日,祭祖是重大節日的壹大主題。
中國古代是農耕社會和農業文明,非常重視祖先的經驗。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有禮敬祖先的觀念,有逢年過節祭祀祖先以示孝順、不忘根的習俗。
在現代,九月初九被賦予了敬老的新含義。因為“九”是數字中最大的數字,九是壹個歷久彌新的諧音,所以九上九,九上九,包含了很長很長很高貴的隱喻在裏面。
在民間觀念中,由於“九”是數中最大的數,而“九九”與“久”又是諧音,所以被賦予了長生不老、長命百歲、健康長壽的含義。
重陽節習俗:
1,登山:避災強身。
首先,重陽節有登高的習俗。這壹天,所有親戚都要壹起登高“避災”。金秋九月,天高氣爽,這個季節,登高望遠可以達到提神、健身、養病的目的。至於等的地方,沒有特別的規定,壹般都是爬山和登塔。
2.敬老節:法定的老人節。
重陽節也是中國的老人節。人們應該向老年人表達自己的孝心,倡導全社會建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氛圍。
2006年5月20日,重陽節被國務院列入第壹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13年正式實施的新《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明確規定,農歷九月初九是老人節。
百度百科-重陽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