韃靼這個名字始於唐朝。但韃靼壹詞在南北朝時期就已出現,當時源於軟語別名大譚、譚譚。北齊隋朝通過史維認識韃靼人。陰山以西有九個韃靼人,呼倫貝爾有三十個韃靼人。人們認為他們是軟弱和多余的。
韃靼人的崛起先於蒙古人。經過遼代契丹人和金代女真人的統治,大部分韃靼人融入正在形成的蒙古人,成為蒙古民族的主要來源之壹。
被明朝打敗,回到漠北維護北元政權,1402年北元昆帖木兒繼位後,又被吉爾吉斯鬼李赤殺死,北元赴國號而死,改名韃靼。
擴展數據文化:
今天,喀山是俄羅斯聯邦韃靼斯坦的首都。在韃靼語中,“喀山”是“大鍋”的意思,因當時城堡的形狀像壹個倒置的大鍋而得名。
與此同時,伊斯蘭教傳入韃靼人居住的地區。在接下來的壹千年裏,盡管土地幾經易手,韃靼人的信仰從未改變。
過去1000年積累的歷史遺產使喀山與莫斯科和聖彼得堡並列為中國僅有的三座A級歷史文化名城。
語言:
1927之前有阿拉伯字母,後來改為拉丁字母,1939年改為斯拉夫字母。伊斯蘭教,遜尼派,少數東正教。
過去韃靼人主要從事農業,阿斯特拉罕韃靼人從事畜牧業和漁業,也有人從事制作皮具如靴子、珠寶、紡織品等手工業。
百度百科-韃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