藜蒿短芽滿地,河豚欲上是哪首古詩?
惠崇濱江晚景竹外桃花三兩,濱江水暖鴨先知。沙灘上長滿了艾草,蘆筍也開始發芽,河豚正準備逆流而上,從大海遊回河流。註釋:惠崇:北宋初年僧人,蘇軾好友。擅長詩詞繪畫,尤其喜歡畫大雁等花鳥和江湖等水景。春江夜景是他的傑作。晚上:壹個是“蕭”。藜蒿:壹種野草,多生長在河灘上,春季開小白花,莖可食。蘆葦芽:蘆葦芽。河豚:壹種美味的魚,有毒,加工後可以食用。竹林外的桃花剛剛開了兩三枝,河水漸漸變暖,鴨子第壹次感受到了春天的氣息。蘆蒿滿地,蘆葦剛剛發芽,正是河豚該隨波逐流的時候。欣賞:這首詩寫的是蘇軾和他的朋友賞花時在花期所見的情景。因為作者懂畫,懂畫,所以能牢牢把握惠崇《春江夕照》的畫意,只用寥寥幾筆,如桃花、暖暖的鴨子在江邊嬉戲、短而嫩的蘆葦,勾勒出初春江邊的美景。特別神奇的是那句“春江水暖鴨先知”,描繪出了畫家畫不出來的水溫變化和變化,好有趣好奇妙!此外,他的精妙還體現在他幽默的想象力上。他能看到畫外,用畫中沒有的“河豚欲”去觸摸早春的氣息,深化畫中的意境。如果說惠崇的畫是“畫中之詩”,那麽這首詩就是“詩中有畫”。難怪它能作為壹首人見人愛的著名詩篇流傳至今!來源:青春書法(青春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