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望子又名酸豆樹,為蘇木科常綠大喬木,原產印度及熱帶非洲,1900年引進臺灣,東南亞國家將羅望子入菜,但在臺灣均栽培為觀賞樹。 剝開豆莢,又稱酸果,果肉如蜜餞(可食)。
學名:Tamarindus indicus L.
別名:酸果樹。
產地:中非洲。
性狀:常綠喬木。偶數羽狀復葉;小葉 20- 40 枚。總狀花序。花黃色:萼筒倒圓錐形;花瓣 3 枚,余退化。子房與萼筒合生。莢果長橢圓形。
介紹: 羅望子的果實可直接取食,或制成蜜餞等加工品食用。果汁或果實常被利用在烹調上作為調味,或利用羅望子的果實當作香料。菲律賓的菲式烤乳豬則是將羅望子的葉子當成香料塞進乳豬的肚子,作成燒烤的佳肴。
羅望子果皮脆薄,內含柔軟褐色果肉及少許硬纖維,並有種子數粒。果肉富含糖分及醋酸、酒石酸和枸櫞酸等,其中酒石酸較多,味酸甜可口,亦可制果醬、果汁,供佐餐用。
羅望子的好處:高纖、有助腸胃、通便, 富含維生素C,能夠軟化血管,防癌, 具有化食、緩下、去熱諸藥效,可用作消化劑、清涼劑、瀉劑、壞血癥治劑。,參考: we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