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音y n y ú
介紹
魚(學名:Echeneis naucrates):身體極長,頭部扁平,向後逐漸變成圓柱形,頂部有
第壹背鰭變形形成的吸盤,約有21-28個鰭從圓盤中心向兩側分裂。
尾柄細,前端呈圓柱形,後端逐漸扁平。吻部扁平,前端略尖。大嘴,寬口裂,不可回縮,下頜前部
突發;上下頜骨、鋤骨、腭骨、舌頭上都有牙齒。全身布滿小圓鱗,除頭部和吸盤外全身布滿鱗片。背部
兩鰭,第壹背鰭變形為吸盤,第二背鰭與臀鰭相對;腹鰭胸位,小形;胸鰭尖而圓;尾鰭尖端
很長。體色為褐色或黑色,體側常有壹條深色的水平窄帶,寬於眼徑,從下頜端穿過眼到達尾鰭基部。
肉食性海洋魚類常吸著船底或其他大魚遠行覓食。以其他魚類和無脊椎動物為食。
當它到達餌料豐富的海域時,就離開宿主,進食。然後吸附在新的宿主上,繼續到另壹個海域。
轉移。
主要價值
食用魚,小尾魚可以觀賞,也可以制成中藥。小?魚能附著在大魚身上的特殊生態,使其深藏不露。
受大型水族館的歡迎。
人口狀況
該種為分布範圍較廣的大洋性魚類,未接近脆弱瀕危種的臨界值標準(分布面積或波動)
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裏,棲息地質量差,種群規模大,分布區破碎化),且種群數量趨勢穩定。
因此被評價為沒有生存危機的物種。
保護水平
被列入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2015)ver 3.1-無危險(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