憤怒是對恨的過度偏執;
瘋狂是對現實的根本無知和貪婪或憤怒的反應。
回答補充
貪是指染於色、聲、香、味、觸五欲境界的心理活動。《大乘義章》卷五說:“我欲染愛名於外。”就是這個意思。佛教認為,眾生生活在世間,用眼、耳、鼻、舌、身等器官與外界接觸,產生色、聲、香、味、觸等感覺。這些感覺能引起眾生的欲望,所以稱為五欲。這種情況下,五欲執著,產生愛欲之心,就成了貪欲。所以,貪婪和愛情是同義詞。
憤怒的
也稱憤怒、怨恨等。,指對他人的仇恨、怨恨和心理傷害。《大乘五蘊論》中說:“何為怒之雲?都說愛和享樂是有害的。”《唯識論》中說:“怒者苦而苦,恨之者人,能止怒而不穩,惡行依之。”憤怒是佛教中的根本煩惱之壹,與貪、癡並稱“三毒”。
愚昧無知。指頭腦陰暗,無知。放棄壹切論說:“白癡,所謂愚蠢,就是無知。”佛教認為眾生從壹開始就是因為無知而對事物無知執念,導致了“人”與“我”的區分。所以有自律,有法紀,人生各種煩惱,世間各種紛擾,都是由此而起。所以妄想是靠壹切煩惱的。唯知論在卷六中說:“執迷於黑暗是導演的本性,能阻礙無知者,壹切雜染皆依之。”他還說:“壹切煩惱都是由妄想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