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蘇葉是唇形科植物紫蘇的幹燥葉和嫩枝,主要含有紫蘇醛、紫蘇酮、紫蘇醇等揮發油成分,此外還含有甘草素、木犀草素等黃酮類化合物,以及糖類、鞣質、β-谷甾醇等。研究發現其具有解熱、鎮靜、抗病原微生物、降血脂、抗氧化、保肝、改善學習記憶等藥理作用。其中,紫蘇醛、豆甾醇和蒔蘿油腦被初步認為是紫蘇葉鎮靜作用的有效成分。紫蘇醛和檸檬醛是抗真菌的主要活性成分,紫蘇葉在體外對金黃色葡萄球菌、乙型鏈球菌和白喉有抑制作用。
中醫認為紫蘇葉性溫,屬脾肺經,具有解表散寒、行氣和胃的作用,可用於感冒、咳嗽惡心、妊娠嘔吐、魚蟹中毒等。
為什麽不推薦經常吃紫蘇葉?
從中醫的角度來說,紫蘇葉有行氣耗氣的作用,經常使用可能會傷津耗氣。而且,現代研究發現紫蘇、紫蘇烯等中的3-取代呋喃類化合物。可引起動物肺水腫和大量腹膜滲出物,與紅薯中的苦酒中毒癥狀十分相似。此外,紫蘇醇還具有毒性和刺激性致敏作用。
以上僅為個人觀點,不作為用藥依據。請在醫生的指導下服藥。如有任何問題或看法,請在文章底部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