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減脂餐食譜 - 胭脂米的生產環境

胭脂米的生產環境

已故唐山歷史學家、原北京師範大學教授趙光憲曾專門撰文說:“胭脂米細長,長軸周圍有紅線,故名胭脂米。煮飯或煮粥都是粉香的...這種米以前是皇室專用的,從來不拿出來吃。”

小泉村位於半山地區,這裏曾經有許多泉水從山腳的石縫中流出,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得天獨厚。自明朝萬歷年間,水稻種植從未間斷。相傳這裏的泉水是春秋時期齊桓公率領大軍討伐靈芝孤竹時所挖,水質甘爽。據當地傳說,小泉的水質很好。當年,清廷派人來檢查這裏的泉水。權衡後認為和北京玉泉山的水基本壹樣,但因為離京都遠,沒有采納。改革開放後,通過了國家飲用天然礦泉水技術鑒定組的鑒定。這裏是東北的小泉,經過玉田、三裏屯、林南倉,到西南的東吉莊的天然礦泉線。在小泉的地區,長期用礦泉水灌溉生產的大米品質優良是可以理解的。到了七八十年代,由於種種原因,小泉的出水量逐漸減少,到了90年代,已經不滴水了。這期間,稻田像泉水壹樣,由多到少,由少到無。如今,小泉村附近的稻田早已變成了旱田,連水稻的影子都找不到了,更不用說“胭脂稻”。2010,當地再次嘗試種植,在60畝種植基地播種,翻耕土地,準備沼渣等有機肥,打兩口機井。胭脂米豐收後,壹斤胭脂米賣到4000元壹斤,給農民帶來了巨大的收益。因為帶動周邊農民致富,2012165438年10月,央視《每日農經》欄目組以《不壹樣的胭脂飯》對此進行了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