蝸牛可以在黎明、黃昏、夜晚或雷雨後被人工捕殺,它們的習性也可以用來誘捕和用食物捕殺。
農業控制:
利用農業栽培措施改變生態環境,蝸牛喜濕忌水。水旱輪作可以殺滅釘螺,拔除花壇和菜地周圍的雜草,破壞其越冬和越夏場所,減少釘螺危害的發生。
化學控制:
常用的方法有:用四乙醛(1.6%)噴施,用10kg/ha噴施,或用50kg/ha的15%四乙醛粉、100kg/ha的4%氨基甲酸酯和125-250 kg硫酸銅噴施。
擴展數據:
非洲大蝸牛的危害;
非洲蝸牛不僅是農林生產中的危險性有害生物,也是人畜寄生蟲的中間宿主,特別是傳播結核病和嗜酸性腦膜炎,對人類健康危害極大。
1.根據文獻記載,非洲蝸牛可以危害500多種草本植物、木本植物、藤蔓植物和其他植物。
它能對蔬菜、花卉、紅薯、花生等作物造成嚴重危害,有時還能吃光植物的枝葉。
1932中國臺灣省省從新加坡引進非洲巨螺,作為食用螺人工飼養。後來,因為沒有市場,它們被遺棄在田野裏,導致了1950年代臺灣省壹場毀滅性的農業災難。
2.非洲蝸牛也是人類和動物寄生蟲的重要中間宿主。
這種蝸牛傳播的嗜酸性腦膜炎會引起嚴重的頭痛、嘔吐和嗜睡,並伴有落枕等癥狀,嚴重時可導致死亡,對人體健康危害極大。
此外,由於非洲巨蝸牛爬行後留下的粘液痕跡,降低了產品的商業價值,造成了經濟損失。
百度百科-非洲蝸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