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三大遺憾:壹是鰣魚好吃但魚刺太多;第二,海棠很美但沒有香味;第三,《紅樓夢》這部名著還沒有寫完。
來源:張愛玲《紅樓夢》
從1966年張愛玲定居美國,到1995年去世。這期間,她花了十年時間研究《紅樓夢》,這是她晚年多年研究的結晶。
擴展數據:
張愛玲通過各種版本的對比,審視作者寫作思路和情節可能的變化和走向,甚至推敲80年代以後可能的故事修改。比如寫賈赦、賈敬,就是為了對比賈政。
張愛玲用壹章《紅樓夢三細節》來證明《紅樓夢》不是自傳而是小說而不是家史。雖然書中的壹些情節和人物是基於作者的生活經歷,但在張愛玲看來,這絕不足以支撐“自傳”。畢竟創作來源於生活。
而張愛玲也列舉了她的考證。比如寶玉在學校和黛玉告別。張愛玲指出,這裏有脂硯齋的註解,而在黛玉葬花、聞歌等標誌性場景中卻沒有這樣的註解。
脂硯齋和作者曹雪芹有著相同的家世。寶玉身上既有脂硯齋的影子,也有作者的個性。他們的生活紀錄片有壹部分運用到小說中,所以脂硯齋會有“是真的”“是真的”之類的評論,而黛玉的輪廓性格則是以脂硯齋的早期戀人為原型,但關於寶黛的文字大部分都是虛構的。
可見,雖然黛玉和寶玉確實有其原型,故事場景也有生活事實作為參照,但他們的創作遠比生活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