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主要是因為鰻魚的生活史非常特殊,很難在人工環境中模擬。在生產中,幼蟲主要通過自然捕撈獲得。
同時,鰻魚的性別是後天環境決定的。群體數量少時,雌魚比例會增加,而群體數量會減少。
早期資源豐富,價格不高,但後期捕撈量劇增,資源銳減,所以價格高。
擴展數據:
科學家發現這個產卵場主要是因為這裏聚集了很多剛孵化的幼體。
鰻鱺的幼體長約6厘米,重0.1克,但頭窄,體高、細、透明如葉,故稱“柳葉魚”。
它的體液和海水幾乎壹樣,所以可以不費吹灰之力的用洋流運送很遠的距離。
黑潮海流從產卵場回流再回到臺灣省海濱,大約需要半年時間,在到達岸邊前壹個月開始變態為細長透明的鰻線,又稱“玻璃魚”。
所以每年的6月5438+02到6月5438+00,漁民們都會在河口附近的海岸上忙著捕撈即將回河的鱔魚線,賣給養殖戶。養殖戶買回放養後,顏色慢慢顯現,變成黃色的幼鰻和銀色的成年鰻。
在自然條件下,能捕到的最大個體45cm,體重1600g。
鰻魚在深海產卵繁殖,在淡水環境中生長。性情兇猛,貪吃,好動,白天熬夜,晚上出來,強旋光性,像流水,好溫暖。
百度百科-鰻魚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