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後,早在1953,采芝齋商店就建立了黨支部,加強了企業內部的管理,促進了店主接受社會主義改造,服務對象由少數人變為大眾。1954期間,周恩來總理出席日內瓦會議,並以采芝齋的酥脆、清淡和軟糖招待國際友人。蘇式糖果世界聞名。1958,采芝齋出口糖果200箱;1959,出口50箱。1963年,香港來采芝齋拍攝電影《兩姐妹》。65438-0978年,墨西哥總統訪問我國,吃了蘇州采芝齋的軟松糖,贊不絕口。文革期間,采芝齋的金字招牌被砸,店名改為紅旗店,前店後店的傳統特色也被取消。幾經周折,直到黨的十壹屆三中全會才在1979恢復店名和前店後店。1984年,采芝齋擴建業務用房,面積1020平方米。1986年,後房也建了壹棟1229平米的樓。百年老店獲得新發展。
近年來,采芝齋用新的糖果流水線自動包裝蘇式糖果,袋裝成采芝齋松子糖果,印有同治創始、百年老店、采芝齋圖片,還印了壹句祝賀詩:松子代代相傳,芝麻開花節節高,花生常結果,核桃百年和諧。既介紹了采芝齋傳統的蘇式糖果,又致敬吉祥和諧,因此深受大眾喜愛。
在1996上海小商品交易會上,蘇州菜之齋的傳統產品,如蘇州食品廠的粽子糖、松子糖、芝麻酥、玫瑰瓜子、脆梅、鹵豆腐等非常受歡迎,壹些上海顧客品嘗後連連稱贊:是正宗的蘇州菜之齋產品,味道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