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減脂餐食譜 - 元旦的起源和象征意義

元旦的起源和象征意義

元旦的由來:

堯舜時期,人們把祭祀始皇帝堯的日子作為新年的開始,規定正月初壹為“元旦”。漢代以前,正月的時間往往隨著朝代的更替而變化。到了漢代,漢武帝正式定孟熙月為正月。孟西嶽的第壹天叫做元旦,這個歷法壹直延續到清朝末年。民國成立後,中央政府決定采用公元紀年的通用方法,規定農歷1為春節,陽歷1為新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新中國采用年元年法,將公歷1月1日定為元旦。因此,作為公歷新年的第壹天,元旦實際上只有70年的歷史。

新年的寓意:

65438+10月1每年的元旦,都是新年的開始。“元旦”是壹個復合詞。按單個字來說,“旦”字是用壹個圓圓的太陽來表示的。“日”下面的“壹”字代表地平線,意思是太陽從地平線上的冉冉升起。它象征著新的生活,是冉冉崛起的壹種希望。

元旦的習俗如下:

中國北方的冬天天氣寒冷,白天短,夜晚長。從元旦開始,農閑的百姓殺豬宰羊,盤腿坐在土炕上,談家談口,不幹活,到正月十五才出門。由於天氣寒冷,東北過年以飲食為主。

南方的元旦習俗傾向於“雅”。在江浙壹帶,大年初壹將竹竿綁在草上點燃,稱為“照田蠶”。

在寶島臺灣省,大年初壹,全家老少都會聚在壹起聚餐,桌上放上火鍋,稱為“圍爐”。那些參加“壁爐”的人應該品嘗桌子上的所有東西,並象征性地喝酒,以使來年繁榮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