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減脂餐食譜 - 牛不同部位的肉名及成分分析

牛不同部位的肉名及成分分析

01牛頸肉

無論胖瘦,肉都幹實,肉紋淩亂。適合做餡料或者煨湯,餡料率比嫩肉高15%,做牛肉丸不錯。

02肩肉

它由兩塊相互交叉的肉組成,纖維細密,口感滑嫩。適合燉,烤,燜,咖喱牛肉。

03上腦

肉質細嫩,容易沈積彈珠。上腦的脂肪混合均勻,有明顯的花紋。適用於涮、煎、烤、涮牛肉火鍋。

04胸脯肉

兩側軟骨,主要是胸大肌,纖維略粗,面部線條多,並覆蓋有壹定的脂肪。煮後口感嫩滑,肥而不膩。適合燉煮湯料。

05閻柔

壹端連著上腦,另壹端連著外脊。看起來像眼睛,脂肪混雜,有大理石花紋。肉質細嫩,脂肪含量高,味道香甜多汁。適合漂洗、燒烤和油炸。這肉嘗起來也不錯。

06牛腰肉(又稱牛腰肉或牛腰肉)

牛背最長的肌肉是肉紅色,容易沈積脂肪,有大理石花紋。我們經常吃的西冷/西冷牛排,用的就是這種肉。與菲力牛排相比,西冷牛排的容錯率略高,因為有脂肪,所以煎烤的時候更好吃,味道也不錯。

裏脊肉(也稱為牛裏脊肉或裏脊)

牛肉的嫩部多為瘦肉,脂肪含量低。裏脊肉又稱小肌肉,是運動量最少、口感最嫩的部位,常用來做菲力牛排和鐵板燒。菲力牛排對操作要求很高,加分的是柴火,所以壹般菲力牛排3-5天就成熟了,肉質壹直保持鮮嫩多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