餅必須是圓的,稍長,芝麻多,或黑或白,層厚。油條壹兩根即可,餅對折包好。恨不得咬壹口,多少天的鄉愁都在裏面。
文革時安慶的餅都是狹長的“朝水板”(古代君臣上朝時手持的狹長板),1斤的糧票0.28元,稱1.4斤,只為飽腹感。1980年代初,糯米糕由長條恢復為圓餅。其中吳越街的“溢香香”老店是新開的,專門做成對的糯米糕。雖然店鋪面積只有35平方米,但因為用料考究而名聲大噪。
文革時期安慶的餅都是長餅,1斤的糧票是0.28元,叫1.4斤(餐飲公司規定)。平時只能買兩兩(6分錢),外加1油條(像現在這麽大的兩根,1兩糧票6分錢)。我很早就吃飽了。
餅在安慶,也叫餡餅,也叫落餅,前者太清淡,後者太文藝。還是順口好聽的。嚴格來說,儺餅是北方食品,“儺”本身就是“洋”的意思。但餅傳入安慶後,融入了南方文化,其精細程度完全改變了早期制作的簡單粗糙。具體有三個,限於字數只能跟進。
引用解釋
用白面粉烘焙的大而厚的蛋糕。魯迅《晨花筆記》:“我還是沒覺得有什麽不妥。每當我有空閑的時候,我會像往常壹樣吃蛋糕、花生和辣椒,看進化論。”魯迅《解街亭二論:談古今巷商》:“至於馬車夫,自然只好退到馬路邊上餓著肚子,或者幸而還能咬到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