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藥豆是山藥的葉腋間常生有腎形或橢圓狀的株芽,名稱是“零余子”,又被稱為山藥籽,俗名有山藥豆、山藥蛋、山藥鈴等,有食療作用。
山藥豆和山藥是同壹植物所生,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純綠色食品,與野生山藥有同等的藥用價值。它的品質優良,口感滑潤有面,香味醇厚。燉魚燉肉、煮熟後炒雞均為配菜佳品,用山藥豆做成丸子更佳。
相關說明
山藥在地下部分形成塊莖的同時,在地上部葉腋間著生很多的零余子。零余子是腋芽的變態,也即側枝的變形,稱為地上塊莖,也叫氣生塊莖或株芽,普通稱為山藥豆。零余子呈橢圓形,長1-2.5厘米,直徑0.8-2厘米,褐色或深褐色,每667平方米產量可達200-600千克。
在壹般情況下,山藥零余子生長在莖蔓的第二十節以後,而且開始多發生在山藥主莖或側枝頂端向下三節位的葉腋處。在解剖學上,零余子稱為株芽。常由葉腋表皮下1-2層細胞進行平周分裂,增加細胞層數,在第五至第六節上可以看見葉腋部位隆起。
從縱切面看,表皮下的第二,第三層細胞繼續進行平周和垂周分裂,形成壹團分生組織的株芽原基。當在外觀上看到綠色小株芽時,內部才開始分化頂芽,同時形成根原基。由於株芽分生帶細胞的平周分裂,細胞數量增加,體積增大,株芽進而成為球形的零余子。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山藥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