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司遺址位於湖南、湖北、貴州三省南部多民族聚居的武陵山區。現存的主要遺址類型有土司城遺址、土司軍事遺址、土司官寨、土司官樓、土司莊園、土司家族墓葬等。13世紀至20世紀初,元明清時期中國中央政府在西南少數民族地區實行“土司制度”。
中央政府任命地方首領為“酋長”,統治當地人民,留存至今的酋長城堡和官樓遺跡,曾是酋長的行政和生活中心。2015年7月4日,在德國波恩舉行的第39屆世界遺產大會上,中國申報的“中國土司遺產”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土司城遺址
中國土司遺產包括湖南永順土司城遺址、貴州亳州海龍屯遺址、湖北唐崖土司城。此次申報的三處遺址是我國規模較大、格局完整、遺存豐富、最具代表性價值特征的土司城遺址。直到現在,這些遺產地的居民仍然繼承著他們典型的民族習俗和文化傳統。
土司遺址不僅給人們帶來了藝術美,而且使人們更加了解當時中國少數民族地區的生活狀況、生產力水平和管理制度,從而了解中國國家和民族的歷史發展。此外,土司遺址也是中國文化多樣性的體現。入選世界遺產可以讓世界更多地了解豐富多彩的中國文化。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湖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