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底肥:種植前壹般每畝施綠肥2500公斤或豬牛糞1000公斤作基肥,1周後種植。
3、采集慈菇苗:慈菇標準苗要求粗壯,保留3片葉,苗高約25厘米,把葉片超出部分(包括葉柄)割掉,同時要摘除老根、老葉。
4、第壹批菇苗,菇農稱為“菜”,在8月上中旬(“立秋”前後)采集,由於種植時間較早,苗大、粗壯、生長快,這批苗占總苗量的80%左右。采第壹批苗後追肥壹次;15天後可以采第二批苗,菇農稱為“洗地”,這批苗約占總苗量20%左右,“洗地”苗只能在9月上旬即“白露”前種完。如果用種量大,苗供應不足時,可以從“菜”中采第壹次分蘗苗種植,這些苗菇農稱之為“新兜”,“新兜”苗壹般在9月20日前種植。
5、種植要求:壹般安排在8月8日至9月20日種植,株距21厘米、行距50厘米,畝植6500株左右。田面要求平整,有淺水,挖好排灌坑。種植時要求淺插,有利於苗早生快發。每隔壹行假植2~3株作備用苗,以便及時補缺,保證全苗。
6、慈姑(學名:SagittariasagittifoliaL.),又稱茨菇、慈菇、燕尾草、白地栗等,是澤瀉科慈姑屬的壹種植物,果實可食用,味澀。慈菇富含澱粉、蛋白質、糖類、無機鹽、維生素B、C及胰蛋白酶等多種營養成份。原產中國華中、華南等,生於淺水溝、溪邊或水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