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小時候,每年的八月十五,我們全家都會聚在爺爺的院子裏。那時候家裏很多人都很活潑。現在我覺得那時候的月亮也很圓。在院子裏吃完飯,爺爺會給我們送月餅,我們每個人都吃得津津有味。
天上的月亮又大又圓,皎潔的月光照在院子裏,連蠟燭都沒有點。我和哥哥姐姐壹邊吃著月餅,壹邊聽奶奶講嫦娥的故事,爺爺也會給我們講他當兵的時候。壹家人有說有笑,現在回憶起來覺得特別甜蜜。
後來我和哥哥姐姐出去上學,爸爸叔叔出去打工。每年只有過年的時候,我們壹家人才能聚在壹起。8月15日以後,身邊沒有家人,月餅吃在嘴裏也不甜,沒有賞月的欲望。
後來我上班了,他們幾個人加班到了8月15號晚上。我滿腦子都是工作和錢,所以沒有心情賞月。就算8月15日能正常放假,還要照顧孩子,收拾家裏,賞月的閑情逸致真的沒了。
月亮還是那個月亮,人卻不是那個人。有人說“人生需要儀式感”,中秋節就是壹種儀式。但是,當人們面對生活和工作的雙重壓力時,真的有精力去追求這種儀式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