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紅細胞檢查對腎小球腎炎、急性膀胱炎、腎結核、腎結石病、腎盂腎炎、腎腫瘤、腎損傷等疾病的診斷具有重要意義。在急慢性腎小球腎炎或腎病的鑒別診斷中也有重要價值,腎性血尿和非腎性血尿可通過尿紅細胞的形態來區分。自從用新鮮尿液中紅細胞的形態變化來區分腎性血尿和非腎性血尿後,很多人做了臨床研究,發現腎性血尿中至少有兩種紅細胞的形態變化,即紅細胞的大小和形態的變化以及紅細胞中Hb的分布和含量的變化。
非腎性血尿紅細胞的大小和形態壹致,紅細胞以單壹正常形態為主。除病理因素外,尿液滲透壓和尿液pH值的變化也可導致紅細胞形態的改變。堿性尿液中,紅細胞膜脂質外層表面增加,出現鋸齒狀紅細胞和多刺紅細胞。在酸性尿液中,紅細胞脂質內層表面增加,可逆的口狀紅細胞或細胞溶解破壞。低滲尿中出現甜甜圈狀、環狀紅細胞,易溶血;在高滲尿中,由於尿液的濃縮,紅細胞可以像桑葚壹樣收縮。尿沈渣鏡檢是尿紅細胞檢查的參考標準,不僅可以定量分析紅細胞,還可以觀察紅細胞的形態變化。是腎臟和泌尿系統疾病的重要診斷依據,也是規範尿液分析的重要內容。但其缺點是:(1)尿沈渣標準化鏡檢復雜。
(2)部分紅細胞在腎臟內滯留時間較長,被機械作用破碎或在血管內溶血,形成Hb尿,無法檢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