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監測,當發現中心病株時,要連根及種薯塊全部挖出,帶出田外深埋(深度1米以上),病穴撒石灰消毒,對病株周圍50米範圍內噴施甲霜靈·錳鋅、霜脲·錳鋅或氟吡菌胺·霜黴威等藥劑進行封鎖控制,隔7天噴1次,連噴3次,阻止病害擴展。
(2)控制徒長
在現蕾期當株高30~40厘米,且有徒長跡象時,采用烯效唑或馬鈴薯專用植物生長調節劑均勻噴霧控制徒長。
(3)藥劑控病
中心病株出現後加強定點監測和大田普查。現蕾至初花期,在連陰雨來臨之前噴施1~2次保護性殺菌劑,如代森錳鋅(全絡合態)、丙森鋅、雙炔酰菌胺等進行預防;田間見病後,重發區立即選用治療性殺菌劑,如甲霜靈、烯酰嗎啉·錳鋅、氟吡菌胺·霜黴威等藥劑噴霧防治2~4次,常發和偶發區根據監測預報選用上述藥劑防治1~3次或用申嗪黴素、枯草芽孢桿菌等生物制劑防治。噴藥力求均勻周到,若噴藥後6小時遇雨,應及時進行補噴。註重輪換用藥,適當利用有機矽助劑提高藥效。
(4)儲藏期預防
馬鈴薯收獲前壹周進行殺秧,把莖葉清理出田外集中處理。選擇晴天收獲,避免表皮受傷。入窖前剔除病薯和有傷口薯塊,在陰涼通風處堆放3天。貯藏前用硫黃、腐黴利·百菌清或三氯異氰脲酸熏蒸消毒貯窖。貯存量控制在貯窖容量的2/3以內。貯藏期間加強通風,溫度控制在1~4℃範圍,濕度不高於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