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鮮指的是地三鮮、樹三鮮、水三鮮。三鮮分地三鮮、樹三鮮、水三鮮,地三鮮即蠶豆、莧菜、黃瓜壹說是莧菜、元麥,蠶豆,也有說是莧菜、蠶豆、蒜苗,樹三鮮即櫻桃、枇杷、杏子壹說是梅子、杏子、櫻桃。
也有說是梅子、櫻桃、香椿頭,水三鮮即海螄、河鲀、鰣魚壹說是鰣魚、鯧魚、黃魚,也有說是鰣魚、銀魚、子鱭魚。
三鮮的定義
三鮮立夏之日,古時天子率公卿大夫在都城南郊舉行迎夏之禮,並著朱衣,以符夏為赤帝之意,同時以生肉、鮮果、五谷與茗茶祭祀古帝,此習俗流衍至民間,便有立夏嘗新之舉。後來慢慢發展成立夏嘗三鮮的習俗。立夏嘗三鮮又稱為立夏吃三鮮或立夏見三新。
三鮮壹般又分為地三鮮、樹三鮮、水三鮮。我國民間歷來有立夏之日嘗三鮮的習慣。水三鮮即海螄、河豚、鰣魚,其中以嘗地三鮮最為普遍,到了東北,地三鮮就變成把土豆、茄子、辣椒炒在壹起。
東北地三鮮,是壹道采用紅燒的家常菜,此菜色澤油亮、鮮美爽口,具有止血調、健脾開胃等功效,而水三鮮即海螺、河豚、鰣魚,這類三鮮四季都可以在市場上買到,但應節氣享受這些美食或許更多壹些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