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族三月三日不僅是廣西壯族的重要傳統節日,也是漢族、瑤族、苗族、侗族、仫佬族、毛南族的重要傳統節日。每年臨近農歷三月初三,廣西大部分地區都有煮五色糯米飯的習俗。有道是無米之炊,五色糯米也是廣西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據龍勝縣宣傳部工作人員介紹,五色糯米又稱精米或花米,壹般有黑、紅、黃、紫、白五種顏色。除了農歷三月初三,清明節、端午節等傳統節日都會在當地制作五色糯米飯,不僅表達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的寓意,也象征著團結友愛。
起源
傳說魏是當地壹位聰明強壯的大臣。有壹年大旱,為了救濟百姓的疾苦,他邀請當地皇帝親自到莊鄉視察,用了壹招把皇帝從皇糧中救了出來。土豪後來發現自己上當了,視大圭為眼中釘,下令將其逮捕歸案。莊鄉的人聽說了,連夜送到廣西躲在山裏。
當帝國士兵抓不到他們時,他們放走了火燒山。那是農歷三月的第三天。帝國士兵離開後,村民們在壹棵大楓樹的洞裏發現了大圭的屍體,含著眼淚把他埋在了楓樹旁邊。此後,每年的3月3日,壯族人用楓葉等植物汁液將糯米染成紅、黃、紫、黑等顏色,蒸熟後帶到山上祭祀大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