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我國周朝初年,就有伯夷、舒淇在首陰山(今陜西Xi西南)下采集蕨類植物並食用的記載。有許多可食用的蕨類植物,如蕨類植物,鬼臼類,蹄蓋蕨屬和許多種類的蓮座。采集的蕨菜嫩葉在食用前必須用大米泔水或清水浸泡數日,以去除有毒成分。蕨菜可炒,可做湯,可做沙拉,可幹制蔬菜。
著名的蕨菜有山蕨菜、薇菜、黃瓜香、猴腿等。蕨菜是蕨類植物的壹個變種,又名龍頭,生長在全國各地。春天采集嫩葉,可以洗凈加鹽。薇菜是薇菜屬植物,也叫束狀薇菜。春天可以采摘嫩葉,放入水中煮沸,在清水中浸泡壹會兒,取出曬幹,然後用手揉搓。烹飪有壹種又苦又香的味道。黃瓜香是壹種屬於瓢蟲科的鬼臼蕨,生長在潮濕稀疏的森林或河流兩岸。在春末夏初嫩葉長到13 ~ 15 cm時采摘,將嫩葉的褐色鱗片磨平,然後用鹽腌或水煮,取出曬幹。炒菜嫩脆,有黃瓜味。猴頭菇,又名多齒蹄蓋菇,產於東北、華北溝壑或林下陰濕處。春天采摘嫩葉,水煮,曬幹,去鱗去毛,或加鹽。
我國蕨菜資源豐富,是有待進壹步開發利用的寶貴財富。比如出口壹噸薇菜幹,在價格上相當於出口40噸大豆。在發展的同時,壹定要註意保護資源,不能采取壹見萌芽就亮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