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園青菜成了精》巧妙地蘊藏了青菜們的特性,這是壹種充滿智慧的幽默。小蔥青稈綠葉兒長得直,正像壹根銀桿槍;韭萊的葉片狹長而扁平,如同兩刃鋒。
大蒜成熟後的裂瓣,辣椒的渾身紅通通,茄子的紫漲圓滾,都成了戰鬥的結果,讓人讀出意料之外卻又不得不信服的荒誕。寫到蓮藕時,不是說它天性生長於濕泥裏,而是成了逃跑不及的敗軍之將,糊裏糊塗,慌不擇路地鉆進了爛泥坑——孩子們怎能不笑出聲兒來呢。
好的童謠需要好的畫面來表現,增壹分則太鬧,減些許就平淡無奇。畫童謠類的作品,壹定要走進和它同步的韻味兒中,丟掉華麗虛假的習氣,踏踏實實浸潤到泥土裏,才能相得益彰。
藝術結構
周翔眼光獨具選擇《壹園青菜成了精》這首趣味十足的童謠做為圖畫書文本,為了讓現代孩子更容易了解,他改編了部分內容,並用看似單純,實則功力匪淺的寫意手法,結合現實與想像情境。
配合童謠背景,周翔巧妙融入中國元素,無斧鑿之痕,例如援用京劇武打場面,又如扉頁風景和〈清明上河圖〉汴京城郊菜圃的聯想。
而拙畫風則似承襲徐渭、齊白石,線條的表情豐富、力道十足,讓讀者感受的不只是視覺效果,還有觸感上的軟與硬、聽覺上的鬧與靜,甚至連肢體也體驗著每個角色的進退、緩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