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約公元前340-278)出生於楚國(今湖北宜昌)丹陽秭歸,戰國時期楚國的詩人、政治家。楚武王熊通之子屈先的後代。
十幾歲的時候,我受過良好的教育,知識淵博,雄心勃勃。早年,他被楚懷王信任為左土,兼三閭大夫,兼管內政外交。主張“美政”,主張對內提升才幹和能力,完善法度,聯合外部勢力抗秦。被貴族們汙蔑,先後被流放到漢北和元香谷。楚國都城被秦軍攻破後,沈入汨羅江,為楚而死。
傳說屈原於五月初五死於古洛江。兩千多年來,農歷五月初五已經成為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據史書記載,公元前278年農歷五月初五,楚國的醫生、愛國詩人屈原得知秦軍攻破楚國都城的消息後,悲痛欲絕,義憤填膺。他毅然寫下了最後壹首詩《懷沙》,投汨羅江自盡。
沿河的人們紛紛牽著船競相打撈,沿著水面招魂,往河裏扔粽子,防止魚蝦蠶食他的身體。這種習俗已經延續了兩千多年。
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肺腑的詩篇深入人心。人們“緬懷它,悼念它,把它的話傳於世,傳下去。”在民間文化領域,中國人從此將賽龍舟、端午節吃粽子與紀念屈原緊密聯系在壹起。隨著屈原的影響越來越大,始於春秋戰國時期的端午節逐漸流傳開來,成為中華民族的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