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包是蒙古族牧民居住的壹種房屋。建設和搬遷方便,適合畜牧業生產和遊牧生活。在古代,蒙古蒙古包被稱為拱頂、“氈包”或“氈帳”。散落在草原上的蒙古包,就像壹群悠閑地吃著嫩草的綿羊。蒙古族蒙古包的建造和搬遷非常方便,適合畜牧業生產和遊牧生活。它們的形狀都是圓形的尖頂,頂部和外圍都覆蓋著壹兩層厚厚的毛氈。
蒙古包雖然外表看起來很小,但使用面積大,室內空氣流通好,采光條件好,冬暖夏涼,不怕風吹雨打,非常適合經常搬到牧場居住和使用的人。
蒙古族蒙古包的特點
1.蒙古族牧民的居住條件壹般為圓形、圓錐形、長方形敖包。圓頂蒙古包覆蓋著地毯或毛氈。穹頂中央豎立著壹根木桿,頂端掛著壹條紅布帶或哈達;兩邊掛兩個小銅環或小鐵環。
2.蒙古包的墻上釘著許多木條,形成壁櫥(櫃子)。衣櫃前面是門板,有兩個用木板做的門框;門裏面是木板做的床;靠墻有壹個大木櫃和壹張矮桌子。
3.蒙古牧民喜歡把奶食掛在墻上或放在地上曬幹吃(稱為奶酪),所以每個蒙古包的墻上都有許多奶皮、黃色油渣、奶油等食物的痕跡。此外,還有掛毯、繡花窗簾和各種刺繡品作為裝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