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歌帶拼音讀法如下:
春雨驚春清谷天:chūn yǔ jīng chūn qīng gǔ tiān 。
夏滿芒夏暑相連:xià mǎn máng xià shǔ xiàng lián 。
秋處露秋寒霜降:qiū chù lù qiū hán shuāng jiàng 。
冬雪雪冬小大寒:dōng xuě xuě dōng xiǎo dà hán 。
四十的拼音讀作:sì shí。
二十四節氣起源於黃河流域,遠在春秋時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個節氣。以後不斷地改進與完善,到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已完全確立,公元前104年,由鄧平等制定的太初歷,正式把二十四節氣訂於歷法,明確了二十四節氣的天文位置。
太陽從黃經零度起,沿黃經每運行15度所經歷的時日稱為壹個節氣。每年運行360度,***經歷24個節氣,每月2個。
其中每月第壹個節氣為節氣,即立春、驚蟄、清明、立夏、芒種、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個節氣,每月的第二個節氣為中氣,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滿、夏至、大暑、處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個節氣,節氣 和中氣交替出現,各歷時15天,現在人們已經把節氣和中氣統稱為節氣。?
二十四節氣反映了太陽的周年視運動,所以節氣在現行的公歷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後不差1到2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