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悼日
杜牧
清明節期間,下了很多雨。
路上行人想死。
問當地人哪裏買酒省心?
牧童笑而不答杏山村。
贊賞:
《江南通誌》記載杜牧任池州刺史時到過興化。
村裏喝酒,詩裏的杏花村指的就是這個。附近有獨湖、東南湖等景點。
這首詩寫的是壹個背井離鄉的“行人”,在春雨綿綿的清明時節。
戒酒借酒消愁。詩中的行人、餐館、牧羊人和杏子
花村、山路灣、春雨飄,構成了壹幅有趣的畫面。
《清明煙雨圖》
這首寫在清泉細雨中的詩,色彩清淡,意境清冷,壹直被廣為傳誦。第壹句說明場景、環境、氛圍;第二句寫人物,表現人物悲憤迷茫的心態;第三句提出如何擺脫這種心態;第四句,用行動寫答案,是整篇文章的亮點。全詩采用由低到高,逐漸上升的手法,高潮放在最後,回味無窮,耐人尋味。
杜牧(公元803- 852年)牧之人,樊川人,漢族,京兆萬年(今陜西Xi杜牧)人。杜牧是唐代傑出的詩人和散文家,宰相杜佑之孫,杜之子。唐文宗大和第二年是26歲的秀才,被授予弘文館職。後赴江西察使幕,轉淮南察使幕,入察使幕。任國史館編修,任食部、比比部、司勛,黃州、池州、周目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