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後腿前端靠近腰坑處(羊後臀處)有壹塊凹進去的肉。纖維細而緊,肉外有三層筋。肉質細嫩,呈半球形,稱為元寶肉。又名羊林,別名元寶肉。
羊後腿的四個部分
1、大三叉戟:位於羊屁股尖的肉,也叫“大三叉戟”(也叫“壹頭沈”),肥瘦各半,上部有壹層筋。去筋後嫩,可代替裏脊。
2、磨胯肉:臀尖以下位於兩腿胯部,稱為“磨胯肉”。形似碗,纖維各異,肉厚而松,肥而薄,邊緣略薄,適合烤、炸、爆、炸。
3、黃瓜肉:與地襠肉相連的是“黃瓜肉”。果肉微紅,形似兩根相連的黃瓜,壹根斜纖維,壹根直纖維。肉比較嫩,壹頭有點肥肉,其余都是瘦肉。
4.元寶肉:後腿前端有壹凹肉,類似腰坑肉。纖維細而緊,肉外有三層筋。肉質細嫩,稱為“元寶肉”和“後雞心”。
羊元寶的肉怎麽煮?
可以用來代替裏脊肉,看妳怎麽做了。可用於烤、燉、醬、煮、煎、炸等。,或者配西式羊排。
羊元寶肉和羊蛋不是壹回事。
如果不仔細看羊元寶的肉,確實有點像羊蛋的形狀。他們都是圓滾滾的。但是不要混淆這兩個。
羊的外腰是羊的睪丸,也叫羊蛋。羊睪丸是壹種高蛋白營養物質,不同於動物體內的其他組織。它是原始的,而且是來自出生前的母體,不是後天獲得的,所以叫原始蛋白,是動物身體特有的組織。羊元寶肉是羊後腿的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