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良,中國河南古地名,位於河南省開封市西北。它原是中世紀戰國七雄之壹魏的都城。公元前364年夏,魏國君主魏惠王將都城從安義(今陜西夏縣)遷至大梁,因此魏惠王也被稱為'惠亮王',而從魏襄王到魏王嘉的六代君主將大梁作為魏國的首都長達65,438+036年,這也是魏國有時被記錄為'梁國'的原因。
大梁有時被用作開封地區的代表。比如五代時,有人把當時的都城開封城稱為'大梁',北宋時也有人沿襲這種習慣,把都城開封稱為大梁,並把開封的汴河水系和梁的古稱結合起來,稱開封為'汴梁',但當時都不是官方地名。
大梁的全部故事
大梁城是戰國時期魏國的首都。魏第三代君主魏惠王時期,魏的疆域包括陜西、山西、河北、河南的部分地區,占據了當時文化和農業最發達的黃河流域。在戰國時期是中國的壹等強國。為了爭奪中原,實現的野心,位於陜西夏縣的安邑不利於魏在黃河流域的擴張,於是策劃遷都的動機就此誕生。
新都位於黃河以南壹片濕潤的平原上,周圍是峽等各種水系,城就建起來了。魏惠王第六年,公元前364年正式從安邑遷都於此,當時稱為‘大梁’城。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大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