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ū;má、shǔ、jì、mài、shū。
第壹種:稻、黍、稷、麥、菽 ;俗名分別為 黃米、谷子(北方俗稱小米)、水稻(俗稱大米)、小麥(制作面粉主要用料)、豆類。
兩者的區別是:前者有稻無麻,後者有麻無稻。
相關延展:
五谷這壹名詞在當初創造的時候,究竟指的是什麽,沒有留下記載來。我們現在能夠看到的最早的解釋,是漢朝人寫的。漢人和漢以後人的解釋主要有兩種:壹種說法是稻、黍、稷、麥、菽(即大豆);另壹種說法是麻(指大麻)、黍、稷、麥、菽。這兩種說法的差別,只是壹種有稻而沒有麻,另壹種有麻而沒有稻。麻子雖然可以供食用,但是主要是用它的纖維來織布。谷指的是糧食,前壹種說法沒有把麻包括在五谷裏面,比較合理。但是從另壹方面來說,當時的經濟文化中心在北方,稻是南方作物,北方栽培的有限,所以五谷中有麻而沒有稻,也有可能。《史記·天官書》“凡候歲美惡”(預測年歲豐歉)下面所說的作物,就是麥、稷、黍、菽、麻五種,屬於後壹種說法。大概因為這些原因,所以漢人和漢以後的人對五谷就有兩種不同的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