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白了這個道理之後,我們不禁會想,當大腦和雙手被解放後,人類存在的意義是什麽?無盡的快感?
無論是自動駕駛還是智能音箱都沒有表現出這種趨勢。他們代替我們做的畢竟是體力勞動,只是這些體力勞動更復雜。最終目的不是解放大腦,而是讓人們的生活更加便利。
目前人工智能最大的“劣勢”可能是會導致越來越多的非腦力勞動者失業,因為幾乎所有的簡單工作都可以被機器取代。現在之所以沒有,無非是成本問題。比如海底撈餐廳已經出現了機器人服務員。雖然噱頭比較實用,但是這個苗頭已經出現了。
其次,在人工智能的加持下生活變得更加舒適便捷之後,人類變得越來越懶。其實在我看來,這根本不是缺點。懶惰是人的天性,也正是在這種天性的驅使下,人們才會不斷發展科技,讓自己活得更舒服。
目前來看,人工智能並沒有太多的劣勢需要擔心。與其擔心這個擔心那個,不如多擔心這些不成熟的人工智能會不會對我們的人身和信息安全造成威脅。科幻電影中人工智能統治人類的場景至少短時間內還是不可能的。今天的人工智能本質上是壹種機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