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減脂餐食譜 - 著名的粵菜佛跳墻是什麽來歷?

著名的粵菜佛跳墻是什麽來歷?

佛跳墻是壹道非常有名的福建菜,據說起源於清朝,已經有200年的歷史了。這道菜由18種主料和12種輔料制成。原料有:雞肉、鴨肉、鮑魚、鴨掌、魚翅、海參、扇貝、魚肚、水魚、蝦肉、枸杞、桂圓、香菇、竹筍、鰨魚等。調料有:蠔油、鹽、冰塘、米酒、姜、蔥、醬油、油、湯等。30多種原料分別加工勾兌,再層層分裝成紹興酒。壇內有紹興名酒拌料,先用荷葉封口,再加蓋。用純無煙炭火(大火)煮沸,再用小火慢燉五六個小時而成。

據說這道菜原來是當時福州官錢局壹個官員的妻子做的。這位官員為政治特使周濂設宴。菜端上來後,香味撲鼻。品嘗後,周濂贊不絕口,並命令廚師鄭春發模仿它。鄭春發十幾歲開始學習美術。他在北京、杭州、江蘇、廣東等地的廚房裏學習,技藝極高。他咨詢了官員的妻子後,回家對菜肴進行了改革。原料多海鮮少肉,他命名為“燒檀八寶”。

後來鄭春發辦了三友齋酒樓,後改名聚春園。聚春園主要承辦公務宴請。鄭春發根據壹些美食家的建議,不斷改進這道菜的食材,正式命名為“福壽泉”,這是聚春園的第壹道菜。許多美食家和文人墨客不遠千裏來到這裏,品嘗了這道菜後,驚嘆不已。席間,壹位書生加了壹句詩來助興:“壇上滿是肉香,佛聞得棄禪跳墻。”這道菜以“佛跳墻”之名流傳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