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魚是生物進化研究中的模式生物,揭示了現存脊椎動物的起源。文昌魚成熟個體平均體長約5厘米,壽命約2年8個月。
文昌魚是半透明的。在文昌魚中,頭部稱為腦室的神經索部分較粗,但不是大腦。文昌魚的口前端有壹根觸手,作為感覺器官,過濾進入口中的海水。文昌魚有血管系統,但它沒有心臟,它的血液是由壹些血管的脈沖驅動的。
擴展數據:
像脊椎動物壹樣,文昌魚有壹條沿背部下行的神經索和壹個帶狀肌節。然而,與脊椎動物不同的是,文昌魚的背神經索沒有骨骼的保護,而是被許多柱狀細胞組成的柔性膜結構緊密包圍。這種支撐結構比脊椎簡單得多,也被稱為脊索。
文昌魚的脊索不同於脊椎動物,壹直延伸到頭部,所以文昌魚所屬的亞門稱為頭索動物。
它們有嚴格的地質要求,通常只大量出現在有機質含量較低的粗中砂和中砂中。人為破壞造成的棲息地環境的改變可能會導致文昌魚種群的消失。現已被列入國家二級野生保護動物。
為了保護物種的自然資源,中國於2000年在廈門建立了國家級珍稀海洋物種自然保護區,並於2004年在青島建立了地級文昌魚自然保護區。
百度百科-白氏文昌魚
百度百科-頭索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