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聞壹多認為,五月初五是古代吳越“龍”部落在端午節考試和端午節歷史教育中舉行圖騰祭祀的日子。主要有兩個原因。第壹,端午節最重要的兩項活動,吃粽子和賽龍舟,都與龍有關:粽子扔進水裏經常被龍偷走,而賽龍舟是用龍舟來完成的。第二,人種和古吳越的關系特別深。此外,吳越和連續紋身的人有“看起來像龍”的習俗。第三,古代民間的“彩絲紮臂”習俗,在五月初五有用,應該是“如龍”紋身習俗的遺跡。
3.傳說,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東漢時期(公元23-220年)壹個孝順的女兒曹娥救了她的父親並投河自盡。曹娥,東漢上虞人。她的父親在河裏淹死了,幾天都沒有看到她的屍體。那時,孝順的女兒曹娥只有十四歲,日夜在河邊哭泣。17天後,他也在5月5日投河自盡,5天後撈出父親的屍體。此事被傳為神話,後傳至縣知事府,使度仍立為豐碑,並令其弟子韓丹春作悼詞。孝女之墓在今浙江紹興,後有金所作碑。後來,為了紀念曹娥的孝心,在曹娥投江的地方修建了曹娥廟。她居住的村莊被重新命名為曹娥鎮,曹娥去世的地方被命名為曹娥河。因此,據說端午節也是紀念孝順女兒曹娥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