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字面上來說,年糕含有吉祥的意思。年與粘諧音,象征新的壹年或團圓,而高諧音,象征步步高升。此外,年糕的美味是中國幾乎每個家庭的必備食品。
由於年糕口味多樣,年糕幾乎成了家家戶戶過年的必備食品。南北地區都有年糕,只是口味不同。北方年糕以甜為主,清蒸或油炸,可直接加糖食用;南方年糕既甜又鹹。它們是用梗米做的,味道清淡。年糕除了蒸或炒,還可以切片炒或煮湯。
年糕的款式多變,有方形的,也有圓形的。大部分會做成黃米糕和白米糕。在古老的傳統中,它們象征著金銀。希望新的壹年,財運亨通。
年糕的起源
在漢代,年糕被稱為“年糕”、“魚餌”、“糯米”。漢代的《方言》壹書中,“高”的稱謂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就已流行。相傳春秋戰國時期,年糕從吳國傳向四面八方。現在寧波民間有句話叫“年糕年年高,今年比去年好”。
相傳春秋末年伍子胥自殺後,越王勾踐出兵伐吳,包圍姑蘇城,城內停炊。危急時刻,伍子胥告訴他,在城墻下挖可以得到食物,最後他挖出了許多可以食用的“城磚”,也就是年糕。現在逢年過節家家做年糕,也有紀念伍子胥的說法。